象棋玩法顺口溜
你的位置:象棋玩法顺口溜 > 新闻动态 > 古代皇子的“书法教材”,完胜当今专家教授,这种水平的字已经消失!
古代皇子的“书法教材”,完胜当今专家教授,这种水平的字已经消失!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8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41

古代的皇家子弟,若想学习书法,除了搜集古人真迹,还会特命老师指导,以及专门为之撰写教材,当然皇子的老师,水平自然不能差,尤其是清代,9成以上的高手,被选入宫廷。

图片

就像梁诗正、董诰等,因字迹优美,获得赏识,常与乾隆探讨书法,除了上述2位,300年前一位军机大臣,因书法精妙,作品被选入宫廷,成为“皇子教材”,此人就是黄钺。

图片

黄钺,生于乾隆十五年(1750年),安徽芜湖人,幼时父母双亡,由祖母抚养,自小机敏好学,十分痴迷书画,勤勉练字,奠定良好基础,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,考中二甲第六名进士,正式开启仕途。

图片

黄钺凭借一手好字,以及卓越才华,官职升迁,而且他为人正直,面对和珅的拉拢,毅然回拒,不惜辞官回乡,创办了中江书院,在此教书,直到1799年,和珅赐死之后,重新引荐,得嘉庆欣赏。

图片

任湖北、山东、顺天等乡试主考官,步步升迁,官至礼部尚书、军机大臣、太子少保,于宫内教皇子书法,除此之外,黄钺的字迹,被士林学子视为“圭臬”,与大学士董浩称“董黄二家”。

图片

不仅继承古法,他深厚的学养,也为之增添儒雅之气,质感高级,水平高妙,譬如欣赏《滕王阁记》,内容韩愈所作,黄钺用楷书抄写,共有76行,合计500余字,单字约为2厘米。

图片

虽然明清时期,“馆阁体”占据主流,凡是科考学子,必须临写,但是黄钺的字迹,并未受其影响过深,他中后期,坚持以古法为主,临学“二王”、欧阳询、苏轼,以及“赵董”等人,融诸家精髓。

图片

就像卷中楷书,中锋运笔,起笔和转折处等,则是侧锋、尖峰并用,既守端庄,又具活力,笔画的粗细、浓淡等,也对比鲜明,营造出动态感,通篇典雅生动,完胜当今专家教授,这种水平的字已经消失

图片

李瑞清评价:“学小楷者,当从黄左田入,可免犷悍之病”,梁章钜也记载:“字字精妙,片纸只字,人争宝之”,此帖凝其精髓,篇幅完整,真迹传世。

不夸张的说,值得人手必备一幅,学习古人楷法,用笔精准从容,领悟诸家之风,稳固基础,日后临习历朝的法帖时,才能从容应对,不会产生弊病。

图片

而今,我们对黄钺《滕王阁序》,进行1:1超高清复刻,采用博物馆级别,12色微喷复刻工艺,与原作毫无二致,此品乃是手工经折装,装裱精细,便于翻折、临摹和查找。

图片
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R.I.P.巴黎圣日耳曼球员及工作人员为若塔默哀
下一篇:没有了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象棋玩法顺口溜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